• 打赢疫情防控和高考命题攻坚战,筑强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推进高考改革纵深发展

    发布时间:2021-11-30                    来源:中国教育报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高考也首次全国性延期一个月举行。2020年高考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考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的要求,赢得疫情防控和命题工作双胜利。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国务院高考内容改革专题会议精神,遵循“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在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下功夫,在体现时代性上下功夫,在聚焦关键能力考查上下功夫,在保持试卷结构和难度稳定上下功夫,加强与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协同,在更高水平上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质量的提升。

      一、铸魂育人,突出高考立德树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激励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2020年高考命题筑强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围绕时代主题,坚定“四个自信”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有着无比充分的理由、无比充足的底气。2020年高考试题通过选取学生有切身感受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等富于时代气息的素材,创设生动的试题情境,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如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17题,以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领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定道路自信。文科综合全国III卷第40题以黄河治理为背景,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治理战略思想,引导学生感受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及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增强理论自信。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41题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海河流域的治理举措和效果,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第39题围绕全国两会审议民法典草案这一重大热点问题,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显著优势,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坚定制度自信。语文全国II卷语言文字运用题使用有关“甲骨文”知识的文段,引导学生感悟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文化魅力,追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增强文化自信。

      2.“战疫”巧妙入题,弘扬中国精神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对于参加高考的千万考生而言,这都是无比宝贵的教育资源。高考通过精选试题素材,发挥不同学科的育人优势,注重彰显战疫中的坚韧奉献、团结协作、和衷共济、勇于担当等精神,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语文新高考I卷作文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通过设置中国战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感知抗疫过程中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社会各行业团结协作、广大民众众志成城的精神;全国III卷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聚焦抗击疫情的代表人物钟南山,引导学生传承榜样身上体现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坚韧奉献精神;全国I卷阅读材料立体呈现了我国“新基建”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功能作用和国际反响,展现了党和政府面对疫情主动作为、对抗冲击、化危为机的重要举措。

      数学全国III卷第4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动态研究为背景,考查学生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7题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提出的常用灭活病毒药品为素材,体现了化学知识在抗疫中的实际应用;全国II卷第1题将新冠病毒和肺炎双球菌进行比较分析,全国III卷第5题考查新冠肺炎感染者排查方式的原理、定期开窗通风的作用等,引导学生加深对新冠病毒致病机理和科学防治措施的理解。这些试题体现了各学科知识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科学防控。

      3.坚持全面考查,提升综合素质

      高考命题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充分发挥高考在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在考查方式上,通过选取能够融合学科内容的素材,将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情境有机结合,自然呈现于试题当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在规划布局上,不同学科各有侧重,加强对劳动精神、健康意识、审美观念的考查和引导,形成叠加效果和学科育人合力。

      对劳动精神的考查,通过创设联系劳动的真实情境和考查劳动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如语文全国II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和名篇名句默写分别以蒋子龙《记忆里的光》、白居易《观刈麦》为素材,彰显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4—6题以巢湖平原某地农业生产实际为背景,考查打沟、翻耕等农业生产环节中的地理原理,培养学生树立劳动精神。

      对体育健康意识的考查和引导,主要通过创设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情境,增加现场感和真实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如语文全国I卷文学类阅读和第20题分别以越野滑雪、有氧运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16题以同学表演荡秋千为情境,考查常见的娱乐休闲运动中蕴含的物理学原理,提升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的兴趣。英语全国I卷阅读C篇介绍了竞走项目的比赛规则、特点和运动建议,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

      对审美观念的考查和引导,借助人类历史上的优秀艺术作品、优美物质生态等内容,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水平。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25题以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步辇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挖掘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考查审美意识。英语全国III卷语法填空讲述中国古代画家找寻最伟大的艺术大师的故事,展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题展示三叶草型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缤纷多彩的配对方式,呈现微观世界的生命之美。

      二、落实改革,重点加强关键能力考查

      对于即将进入高校的学生而言,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具备关键能力才能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键能力是支撑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能力,是培育核心价值、发展学科素养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基础。为落实高考内容改革精神,2020年高考进一步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等为考查突破口,全面提升能力考查水平和试题质量。

      1.丰富呈现方式,考查阅读理解和信息整理能力

      当今社会,学生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考试题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文本、符号、图形、表格等,深度挖掘数据,客观全面地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概括和描述所涉及现象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蕴含的规律或原理。

      如语文新高考I卷信息类阅读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定义,考查对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和提炼的能力。文科综合全国III卷第7—8题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地质剖面图,获取所在地经历的地质事件信息,重建该地在内、外力作用下环境演变过程;第15题以中国对外货物贸易动态为背景,要求学生能够获取文字、图表信息,并进行整合,正确推断中国对外货物贸易顺差、逆差情况。数学全国III卷第18题给出空气质量等级和到公园锻炼人次的数据表,考查学生在数据整理基础上运用概率统计基本思想和统计模型的能力。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13题以氢氧化钠溶液滴定二元酸的酸碱中和反应为背景,呈现一个自变量下的多个因变量变化过程图,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关键实验数据信息的能力。

      2.设计真实情境,考查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属于高阶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审慎思考、分析推理。辩证思维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思维领域的鲜活表征,要求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高考试题通过呈现真实问题情境,借助任务驱动、增强探究与开放性、改进作答指向等手段,考查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29题描述了我国近代经济领域度量衡不统一的混乱状况,要求学生用辩证的眼光认识和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区域差异性;第21题以工业遗产利用为背景,要求学生认识到,实现工业遗产的“华丽转身”需要把握有关事物的各种联系及其特点,通过实践形成新的联系形式,考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掌握情况。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28题通过提供陌生的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方程,要求学生分析速率温度曲线中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在反应速率和转化率的矛盾中寻找最佳工业生产条件,体现对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思维能力的考查。

      3.立足学科特点,考查语言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

      语言表达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要求学生能够合理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进行准确表达与交流沟通。应用写作能力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立足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用书面表达方式准确传递自己的所思所想。高考试题着眼于任务驱动,创设真实灵活的写作情境,增加主观题设问的开放性,进一步加强语言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考查。

      语文作文既有常见的应用性文体,如全国III卷的给高一新生写一封“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信、全国II卷的“携手世界,共创未来”的演讲稿;也有新的应用写作形式,如新高考II卷的以《中华地名》节目主持人身份,写一篇“带你走近 ”的主持词。英语写作全国I卷要求学生以身边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全国II卷以My Weekend为题,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和同学近期参加的一次采摘活动。这些试题设置的均为生活实践情境,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提倡真情实感,加强对应用写作能力的考查。

      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42题要求学生根据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征,拟定一个能够反映该时期某个特征的书名,学生需要用简练、概括和符合逻辑的语言予以论证。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37题要求学生利用生物术语解释相同pH条件下相对酶活性有差异的原因,对所得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阐释和总结。这些试题通过扩大主观题设问的开放性等方式,加强对语言表达和组织论述能力的考查。

      三、引导教学,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高考作为衔接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桥梁和枢纽,是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对高中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强调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深化考试命题改革,提高命题质量。2020年高考命题强化引导教学核心功能,“稳”字当头开展高考命题工作,稳中求进助推育人方式改革,稳妥探索新高考命题,努力维护高考稳定,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1.秉持以人为本,保持高考命题相对稳定

      2020年高考命题在深入系统开展学情调研,了解各省份疫情影响、学情变化和师生预期的基础上,注重稳预期、稳心情,适应疫情影响下的教学实际情况,助力维护教学秩序。

      保持命题相对稳定,回应关切、稳预期。为彰显特殊时期人文关怀,降低疫情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影响,在能力目标、考查内容、试卷结构、题型题量等方面,老高考试卷努力保持与2019年对标,新高考试卷保持与适应性测试卷相当,使试题试卷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合理设计试题难度梯度,保持试卷总体难度稳定,维护考试公平。

      增强命题的友好性,注重基础、稳心情。通过回归课堂回归教材、重点考查主干知识、采用分步设问等方式,提升作答的感受度,助力学生保持稳定的心情,平稳进入答题状态,发挥正常水平。语文试题中有的阅读材料与课文作者相关,如文言文阅读中的苏轼,古代诗歌阅读中的杜甫、王安石等,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物理计算题采取分步设问的方式,在起始设问中强调基础性,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简单应用。化学科重点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无机物的制备及其应用、实验基础与科学探究、有机合成及应用等主干内容,使基础扎实的学生更有获得感。

      2.坚持稳中求进,助推教育教学理念转变

      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科学发挥高考指挥棒作用,是引导高中教育教学、育人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指导意见》提出,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2020年高考命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创设情境,强调基础扎实、融会贯通、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引导高中转变教学理念、内容和形式,彰显鲜明素质教育导向。

      通过创设多条件关联的情境,深入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能力的整合及综合运用,增强试题综合性。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45题精心选取清末商务改革的相关史料,增强素材多样性、知识能力考查和任务设计综合性,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

      命题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情境为载体,设计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的考查和评价,增强试题应用性。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12题以电致变色智能材料的应用为切入点,考查电化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的化学化工产品;第14题以生产中用到的管道高频焊机的工作原理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应用场景的理解。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4—6题,素材选自我国东北地区辽河平原的某城市居住区规划,考查学生把握建筑布局对风环境的适应问题,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生动的体现。

      试题设置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增强情境的新颖性,提高设问和任务的开放程度,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创新提供广阔空间,增强试题探究性。数学新高考I卷第20题有多种解法,学生可运用不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文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7题,以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及其演变为题材,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对“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观点展开讨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作答方向,并提出支持该观点正确且充分的理由。

      3. 不断探索创新,促进高考改革协同推进

      探索新高考统考科目命题改革,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考选才育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新高考统考科目的命题体现高考综合改革的理念,创设新题型,优化试卷结构,突出对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

      语文科创新考查理念,聚焦信息时代学生应具备的信息和媒介素养,改进阅读能力考查设计,将原来的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阅读调整为信息类阅读和文学类阅读,摆脱固化的文体类型限制,增强阅读对象的丰富性与包容度;同时,提高主观性试题比例,增加思考和作答的开放性与层次性。数学科针对不分文理的新要求,提出面向全体学生、考查理性思维、细化区分选拔、促进数学应用的命题指导思想;引入结构不良试题,增强试题条件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更加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及策略选择;引入多选题,为数学基础和能力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发挥空间,更好地体现区分选拔功能。英语科衔接课程标准理念,推出读后续写题型,创造性地将“阅读”与“写作”深度结合,深入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改进题型设计,减少完形填空题量和分值,取消短文改错题,增加阅读理解和写作分值,在引导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2020年高考命题秉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增强德育时代性,将疫情防控内容巧妙融入试题,弘扬中国精神;深化高考内容改革,提升关键能力考查水平,协同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彰显鲜明素质教育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者:教育部考试中心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07月10日第5版   版名:新闻·要闻

请选择城市